首页

思路客

书架
146、第 146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太后将贾元春赐给太子,贾府二房便失去了跟贾元春的联络。

这也不难理解。先时太后看重贾元春, 有意提拔她伺候皇帝, 众人自然高看贾元春一眼,审时度势便向其聚拢、为其办事。就连宫里的宫女太监也乐得给这个女官几分颜面, 以求将来贾元春飞上枝头变凤凰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何况贾元春出手也大方, 时常上下打点,办起事来自然得心应手。

后来, 太后却突然把贾元春给了太子,显然是皇帝对这个大美人没意思,太后才弃之不用的。

太子身份虽然尊贵, 到底比不上皇帝。

太子名义上虽是未来的君主,究竟能不能登上九五之位, 亦为未知之数。纵观历史,历朝历代所立储君虽多,能顺理继位者,不过十之一二也,可谓少之又少。太子之位虽好,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却也是高处不胜寒, 不知多少人盯着, 想坐稳且熬到老皇帝宾天顺理继位并不容易。

太后将贾元春赐给太子,虽抱有她侥幸能得太子宠幸之念头,但更多的是将她作为一个弃子处置,跟放逐也差不多。

宫里那些人, 惯是捧高踩低,见贾元春如此,哪个还愿意为她效力?

贾元春在宫中隐忍多年所积攒的那些关系也便自然而然的丧失了,渐渐地,她向往宫外传递消息,也不可能了。

贾府二房结交有不少太监,都是常往宫外走动采买东西的。听说贾元春如今处境不佳之后,也常托他们带个信儿给宫里的贾元春,多数都是石沉大海,也不知道到底送没送到,若是送到,也该有个回信儿的,可过去那么久,别说回信儿了,连个口信也没有。问那些送信的人,都说信是送到贾女史手里了的,至于为何没有回信,他们也不知道。

后来,有一天贾政与两个幕僚在一个酒楼喝酒,隔壁坐的是几个宫里出来采买东西的内监。其中一个便是贾府托他送信的,他喝醉酒便说些胡说,贾政在隔壁听得一清二楚。

他笑贾府没一个聪明人,从老太君到下面的小爷,全是糊涂虫。谁不知道如今太子殿下的麒麟宫管理森严,当差的人都规规矩矩一点错也不敢犯,已经处理好几个私相传递书信的太监宫女了,如今谁还敢做这些事?贾府让他传的那些信,他根本就没敢往麒麟宫送,都是仍在火盆子里烧了的。可怜贾府那些人还不知道呢,还一直给他塞银子打听宫里的消息。

众人都道,“是该如此。如今圣上党政,不比太上皇那时候了,谁敢触那霉头去?”

贾政听得气不打一处来,这才知道自家花那么多的银子,全都打了水漂不说,背地里还被人瞧不起。可他又不敢出去找那太监理论,当着几个幕僚被谈及家丑,又十分羞愧。当下只好装作不胜酒力,醉倒在桌子上。

几个幕僚张罗着送他回府,确定没有外人之后,他才将听到的话跟贾母说了。

贾母气的险些背过气去,却也是无可奈何,这不由打起黛玉的主意。她想,黛玉是圣上钦定的太子妃,太后常召她进宫赴宴的,倒不如托她跟元春联络联络。这是第一个好处,还有第二个好处呢。元春如今是太子的人了,将来少不得要跟黛玉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太子不可能只纳一个妃子,她想着让黛玉跟元春好好相处相处,她们本就是姑舅姊妹,自然比别人亲厚。将来黛玉要提拔人,自然是表姊妹比外人好些,元春熟读经书、通情达理,做个侧妃还是绰绰有余的。

何况,她想,黛玉这丫头身子骨一向不好,虽然听说如今硬朗了些,也不过唬唬不明就里的外人罢了。她是深知的,那丫头生来便弱,再好的汤药也调理不过来。这样的身子,便是成了亲,恐怕子嗣上也困难。元春若能率先诞下儿子,那便是太孙了。如今圣上春秋鼎盛,太子继位少说也在十年以后,黛玉的身子能不能撑得过十年还两说。若万一黛玉丫头去了,试问整个东宫,谁还比得上元春的资历?元春又是黛玉的表姊妹,便是看在这个关系上,太子也会高看他几分,太子妃之位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如此,等将来太子一登基,元春便是皇后?届时宝玉的身份便不一样了,皇后的弟弟,储君的表兄,还愁将来的前途吗?

她是打的一手好算盘,因此看黛玉的眼神十分热切,似乎看到了贾府辉煌煊赫烈火烹油的未来。

想起不久前太后宴请勋贵高官之女,黛玉也进宫赴宴,贾母便问黛玉进宫可遇见贾元春。谁料黛玉很不给外祖母面子,连客套话也没说,直接摇了摇头。贾母心里已很有些不愉,但想到贾府的前途,宝玉的未来,还是将这份不愉压抑了下去。黛玉的身份已经今非昔比了,以后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贾府不能开罪她,只能尽力拉拢。她想,便是退一步讲,黛玉跟元春没感情,不肯提拔元春,至少也撺掇她抬举抬举探春。她也探春一块厮守过几年,当初感情是十分亲厚的。

想着,她笑笑,仍拉着黛玉的手,问:“你不是常进宫吗?怎么,一次也没见你大姐姐吗?”

黛玉仍是摇了摇头,缓缓的道:“外祖母容禀。大表姐在麒麟宫伺候,我是去赴太后的宴,自然只在太后宫内走动,怎么能见得大表姐呢?”

言下之意,外祖母你问这话是什么意思?除非我林黛玉不识礼数的在皇宫里乱跑,或者贾元春表姐不懂规矩,在皇宫乱逛。不然我和贾元春各有各的去处,怎么会相见呢?

贾母的脸上便有些不好看了,不过倒没发作,而是对薛宝钗和探春说:“带你们林妹妹玩去罢。”又回头对鸳鸯说,“昨儿我新得的两包扬州纪氏黄桃呢?拿出来给姑娘们尝尝。”因又转头对黛玉说,“扬州城的蜜饯果脯天下闻名,其中尤以纪氏最为出名,玉儿你想必是深知的?”

黛玉只得笑道:“外祖母说的不错,从前我在扬州的时候,亦是常吃的。”

贾母道:“如今你来到京城,怕是有些日子没吃了罢。”

黛玉点点头,贾母因笑说:“昨儿金陵甄家的人来访,带了许多江南的土物,其中便有两包扬州的蜜饯。我想着外孙女儿你自小在扬州长大,必然喜欢吃这个,便都留了下来。昨儿宝玉吵着要尝尝,我都没让他尝。我原说赶明儿让鸳鸯给你送你呢,可巧你今儿就来了。”

鸳鸯笑道:“老太太还想不明白这个理儿!”众人闻言,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贾母道:“什么理儿,你倒说来听听!”

鸳鸯道:“还能有什么理儿?这不正说明林姑娘和老太太心有灵犀么,老太太这里刚给林姑娘藏了好东西,林姑娘寻着味儿就寻来了,不亏老太太疼林姑娘一场。老太太有这么个知冷知热贴心的外孙女儿,可是大大的福气呢。”说着便笑着走来了,过了一会儿,果然用缠枝莲花小托盘捧出两包蜜饯来。

那蜜饯俱用黄纸包着,上面用红封盖着,以红线系之。

鸳鸯笑着放下托盘,动作娴熟的解开线绳,将纸包展开,便露出里面黄橙橙的果脯,鸳鸯笑道:“这是黄桃的。”又照样拆开另一个纸包,是红亮亮的果肉,“林姑娘,瞧,这是山楂的!”说着将那包山楂蜜饯往林黛玉身边推了推,让她尝尝,并且还说,“这蜜饯在扬州或许是平常的东西,但在京城却是稀罕物。”

黛玉一闻便知这蜜饯确实是出自扬州纪氏,她在扬州的时候常吃。到了京城,自然没有在扬州买着方便,却也没断顿儿。因为她空间里储存了不少。空间是一个天然的保鲜库,东西放进去什么样取出来还是什么样,不会腐败朽烂。

比起黄桃和山楂蜜饯,黛玉更喜欢吃草莓和苹果的。

不过,她不感兴趣,不代表别人就不感兴趣,。探春看见蜜饯,眼睛便放起光来,她率先捻起一块来,送到黛玉嘴边,道了声:“林姐姐,请!”黛玉不好拂她的意,只好张嘴含了,探春这才笑着拿了一块放进自己嘴里。她一动手,薛宝钗也动手了,当然,二人都十分殷勤的让着黛玉。

黛玉只吃两块便不肯再吃,说自己胃里泛酸,受不住。

惜春见黛玉不吃,她也不吃,探春、薛宝钗见此,也不好多吃。倒是巧姐儿懵懂天真,很喜欢这酸酸甜甜的味道,吃了不少。她奶娘怕她吃多了积在肚子里不受用,不准她多吃,巧姐儿还噘着嘴生气。

最后两包蜜饯还剩下大半,贾母命鸳鸯仍包起来,说要给黛玉带回去吃。黛玉婉言推辞,表达出给自己不如给巧姐儿吃的意思,贾母便顺水推舟说给巧姐儿吃也好。巧姐儿的奶娘是个三十出头的妇人,她心里很疼巧姐儿,见巧姐喜欢吃,心里早盘算着以后哪里能弄这些东西来,此刻见贾母赏赐,忙上前接过谢恩。

黛玉原要会长房用饭,贾母执意留她在二房用午饭,推辞不过之下,只好从命。

贾母有午睡的习惯,今儿黛玉在此,她勉强打起精神陪黛玉说话。然年迈之人,精力实在有限,不多时便歪在炕上昏昏欲睡。丫鬟婆子看在眼里,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不该叫醒贾母。刑氏吩咐丫鬟们守着,不必打扰老太太休息,便携了黛玉的手,瞧瞧走出来。

刑氏道:“大姑娘,老太太睡了,你可要到舅母那坐坐?”

黛玉道:“那便走罢,我也正好想起来还有一句话要嘱咐琏二嫂子呢。舅母,巧姐儿在里面玩呢,你叫她出来罢。”

刑氏道:“若是叫巧姐儿,恐怕连我们也走路不了了。”说着她往里间那里一瞥,伸出三个手指头,悄声道:“巧姐儿和这位姑娘一块玩呢。”

巧姐儿如今正在里间和探春、薛宝钗玩在一处,若是过去叫巧姐儿,探春、薛宝钗必然知道。这两位姑娘都不是好缠的,若是让她们知道,必然又要强留,连跟刑氏、王熙凤说个私房话的功夫只怕都没有。

想着,黛玉道:“那,咱们先走,一会子再派人来接巧姐儿。”

刑氏点了点头,很以为然。

二人相视一笑,正要走。却听巧姐儿叫了声一声“祖母”,又叫一声“林姑母”,慌慌张张的从屋子里跑了出来。“祖母,林姑母,你们要走么?可不要把巧姐儿一个人留在这!”

紧随其后,探春和薛宝钗也已走出来。

黛玉和刑氏相互看一眼,都知道这会子是走不掉了,不免都笑道:“谁说要走了?我们不过是看那便的月季花开的正好,要去瞧瞧罢了。”

薛宝钗笑道:“姨母只知那几株月季开得好,却不知荷花池子里的水芙蓉开得更盛呢。林妹妹——”她看向黛玉,“你和姨母去瞧瞧罢,我给你们引路。”

说着便要上前去拉黛玉的手。黛玉今儿来的时候带了两个嬷嬷,此刻其中一个嬷嬷便不着痕迹的挡在黛玉身前。她不用怒目,只把眼斜斜的一瞅薛宝钗,她是宫里积年的教养嬷嬷,平日里看那些宫嫔、公主一眼,她们还怯怯的呢,更别说薛宝钗这种身份之人,搁平常她是看也懒得看一眼的。

薛宝钗自然知道黛玉身边的嬷嬷都是宫里赐下的,她一个商人之女,不敢轻易得罪。何况,那嬷嬷的眼神又是那样的犀利,看你一眼,跟一把刀架在你脖子上一般,让人打心底里惧怕。

见那嬷嬷上前,薛宝钗心里早七上八下,悻悻的不敢上前。

“敢问,这位是贵府的几姑娘?”嬷嬷看向刑氏。

看到嬷嬷严肃的神情,刑氏心里也已怯了三分,好在她很快调整过来,才不至于失了身为主子、长辈的尊仪。“嬷嬷……”她笑道,“这位不是我们府里的姑娘,她是二房的亲戚,暂住在二房,姓薛,叫薛宝钗。”

嬷嬷“噢”了一声,道:“我瞧这位姑娘说要带我们姑娘逛逛,还当是府里的姑娘呢,原来不是。”

意思是,你连贾府的姑娘都不是,又有什么资格一主人的姿态带我们姑娘逛去?

一句话说的薛宝钗骚红了脸,垂着头敢怒不敢言。众丫鬟们有平日受过她小恩小惠与其交好者,此刻不免用不善的眼神看着黛玉,暗道,你林姑娘不就是交了好运被皇上爷看上了么,不然就你那小气样,哪里能比得上宝姑娘?

当然,也有素习不喜薛宝钗者,此刻不由心中暗自趁意。

在场都非蠢笨之人,心里想什么的都有。片刻之后,贾探春突然笑道:“伯母,林姐姐,我领你们逛逛如何?”

刑氏这两年长进很多,处理家事、调节仆人纷争,以及应酬调度等方面越发得心应手,渐渐的气势虽涨上去了,但骨子里怕是的本性还在。看见林黛玉身边的嬷嬷公然开罪薛宝钗,她心里也有些担心,怕林黛玉走后贾母借题发挥找她的茬。如今探春主动开口缓和气氛,她想,万万不能再闹僵。

宫里的嬷嬷一旦出了皇宫,身份上便是高人一筹,毕竟伺候过宫里贵人的,便是勋贵之家也得给几分面子,她们怕谁呢?

刑氏想,自己若是还不搭腔,那嬷嬷恐怕要把探春也怼回去,场面就更僵了。

所以,不等黛玉和她身边的嬷嬷有什么表示,刑氏便开口笑道:“既如此,姑娘,咱们就去瞧瞧罢。”说着又看行探春,“三姑娘带路罢。”

刑氏既开口,黛玉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众人只得相约去瞧荷花。巧姐儿始终缠着黛玉,黛玉也宠着她,自始至终都拉着她的手,还说许多写荷花的诗给巧姐儿听。女子不需要如男子一般熟读经书参加科举,甚至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言,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往往连字都不识一个。书香传世的女孩儿虽然也读书,但开蒙一般都比男子晚,当然,像黛玉那样自小被父母当成男儿教养的除外。

巧姐儿如今也有五六岁的年纪,却还没读书识字。人倒极是聪慧,黛玉说一句,她跟着念一句,不多时竟将好几首绝句都记在脑子里了。虽则如今也是一知半解,不能深明其义,倒委实不错了。

看完荷花回到贾母院里,一直到告辞而去,都没见贾宝玉的影子,也没有丫鬟提起宝二爷如何如何之话,黛玉甚为纳闷。直到坐在轿子里,鱼丸给她带来消息说贾母和王氏知道她如今谨守规矩不见外男,便一早打发贾宝玉去寺庙里烧香祈福去了,只怕到晚上才能回来。

黛玉暗道,倒是难为她们的一番苦心。不过,外祖母和王氏求的事,她都没答应,这会子她们不知在背后怎么骂她呢。

贾府,黛玉走了之后,贾探春便带着自己的两个丫鬟——侍书和翠墨——来到她们之前看荷花的池子旁。站在栏杆边儿上,她努力的瞪大双眼,任凭强劲的夏风裹挟着泥沙吹来。她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突然她轻呼一声,捂住了双眼。

“姑娘,你怎么了?”侍书很焦急的问。

紧随其后,翠墨也跟着焦急的问。

“没什么……”探春用手帕子捂着眼,“风迷了眼睛。”

“姑娘,别揉,我给你吹吹。”侍书道。说着便想要去拉探春捂着眼睛的手,探春不知为何,却忽然动了怒,一把将侍书的手甩开,道:“走!还轮不到你可怜我!”

“姑……姑娘……”侍书手足无措的看向探春。

姑娘是怎么了?她怎么会可怜姑娘?她不过是一个丫鬟奴才罢了,姑娘可是千金小姐!

探春抬起头,眼珠子红红的,眼眶里还挂着泪珠。不知道是哭的,还是真被风迷了眼睛。侍书和翠墨都睁着湿漉漉的眼睛很纳闷也很委屈的看着她,看得探春越发来气,她怒道:“人人都欺负我?你们两个奴才也赶来欺负我是不是?!”

“奴才,奴才不敢啊……”

侍书、翠墨都跪下了,哭着说:“姑娘,您今儿究竟是怎么了?”

探春命侍书、翠墨退下,二人不敢不从命。探春一个人微微的合上眼睑,是啊,今儿自己是怎么了?明明,明明她平日不会这么冲动的。她一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要用什么方面去争取。打小,她便知道自己和大姐姐和宝玉不同,她们都是太太生的,是嫡出。而自己呢,不过是一个姨娘生的,生下来就比别人矮一截。可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她不服。

她也是父亲的女儿,也是千金小姐,她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小的庶女。所以她从懂事起便不肯亲近自己的亲娘,因为她只是一个妾,亲近她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而她若想在府里丰衣足食尽可能大的获取生存的价值,只有紧紧抱住太太的大腿,只认太太为母亲。她努力的扮演一个乖巧的女儿,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的锋芒遮掩,不跟大姐姐攀比,甚至连宝玉也都小心的讨好着。她以为在太太的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虽然跟太太亲生的还是不同,至少太太是疼她的。

可是她错了,大错特错!

机关算尽,太太终究还只是将她当成一个可以随时丢弃或是攫取好处的筹码。跟元春、宝玉相比,她什么都不是,甚至连贾兰都不如。当她得知太太为了些臭钱想把她许配给一个莽夫的时候,她一方面伤心欲绝,一方面疯狂的嫉妒。

大姐姐从小什么都比她强,又是太太亲生的,她不敢比。凭什么连当初在自家府里顾影自怜孤苦无依的林黛玉都比她过得好?!!当初林黛玉在京城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而自己是堂堂荣国府的千金。那时只有自己可怜她的份儿,为什么短短的两三年,林黛玉已经到达一个她不能攀越的高度?

她林黛玉做太子正妃也便罢了,为何连个侧妃的位置也不肯给她?就这么容不下她吗?

嫉妒使人发狂,探春已经不止发狂,她还对林黛玉产生了滔天的恨意!

有时候她突然冒出来的一些想法、念头,会让她自己也吓的心惊胆寒。比如,有时候看着书看着书,她会想起林黛玉,会想,自己不好过,也不能让她好过了,自己不能将她从那个位置上拉下来,至少可以让她坐不上那个位置。

比如,杀了她!

她甚至计划过这个念头的可行性。直接拿把刀去砍自然不可能成功,黛玉身边常年跟着随从,据说有一个武功高强的女护卫保护。但是,借着亲戚的身份,她有近距离接触林黛玉的机会,说找一把十分锐利的匕首,趁其不备捅在要害位置,取其性命的可能性很大。

每想到这里,她往往自己吓出一声冷汗,忙摇摇头将脑袋里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开,一次一次的告诉自己,这个方法不可能,她死你也死了,不值当。

但是她不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会不会一时冲动做出傻事。

她想,为什么自己的命就比不上林黛玉的命呢。为什么她林黛玉就能出生在林府,成为林如海的独生女,自己偏偏就出生在贾府,是一个小小不受重视的庶女呢?为什么老天如此不公,让她这辈子就屈居与林黛玉之下,明明心里恨得不行,面上还得言笑晏晏去讨好林黛玉呢?

其实,她若能想开些,便知道世上之人千千万万,有的一出生便没了爹娘,被人辗转买卖,受尽凄苦;有的忍冻挨饿,日日操劳,一年到头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呢。她能出生在富庶之家,自小丫鬟婆子的伺候着,应该知足。

李旭、桑?n轻装简行,不几日便到山东,上了六百里加急的奏折禀报山东情况。如今山东的在灾情基本已得到有效控制,路上饥馁缓行之人已经很少见了,流动乞讨的灾民减少了十之八*九,他已下令召集流民去开垦荒地,种植红薯、土豆等粮食,开荒期间除供给饭食外,朝廷还提供住所。已经种植的红薯长势很好,各别种得早的红薯苗已经扯了好长的秧,小红薯长的像小拳头那么大了。

奏疏上还说,水利设施修建也十分顺利,预计能在年前完工,自明年起山东不会再受干旱、洪水之灾。

李昭看罢奏疏,十分高兴,下旨命李旭在山东好生勘察、指导各级官员,给其便宜行事之权。

钦天监拟定的太子移宫之日是八月十八。李昭觉得这个日子不错,周航正好可以在宫里过完中秋节再出去。

进了八月,各府便忙于送八月十五的节礼,黛玉又忙起来。一年中有几个节日是最忙的,分别是年节、元宵节、端午节和八月十五。因这几个节日不仅相交的各府互相送礼,地方上的官员往往也给京官送礼,什么官送多少,虽无定制,却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数。做到林如海这个位置的京官人数有限,收到的礼物却是十分可观的。这些礼品要有专门的人写单子,还要分门别类放好,送礼的人也要接待。

没到这个时候,林府的下人也是最忙的。

虽有各处的总管、管事张罗,黛玉少不得也是要费些心的。

她要分配事务,这个管事管什么,那个管事管什么。一天大大小小的事几十上百件,她不可能事事过问,因此便要分出轻重缓急来。什么样的事管事自己便能做主,什么样的事须得总管拿主意,重要到什么程度的事就必须得回禀自己知道。同时,她还要监督、检查各处事情办的好不好,择优者奖励,迁延误事者惩罚。

管理一个二三百个下人的家,就像治理一个郡县,若说大殿,也可比喻为治理一个国家。既要做到心中有数,选贤任能,又要大胆放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既要无私,不存私心,也要公平。不论是谁,有没有体面,犯了错都要罚。

若是碍着谁的脸面,犯了错不罚,便会在下人里失去威信。别的同样有脸面的人想某某人犯了那样的错都没关系,我只是犯个比他还小的错,又会怎么样呢?至于那些没有体面之人,便会觉得不公平,心中不平,不然不会认真做事。

若是这样,这个家也就乱了,任谁也管不好。

黛玉告诫那些管事的时候,便告诉他们,规矩制定出来便无论是谁都要遵守,所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任他在府里再有体面,也绝不能姑息。她对管事们,也是秉持着这套规矩。

两年下来,林府上上下下如今井然有序,连先前觉得黛玉一个小姑娘不会管家的那些人也都不得不刮目相看,对黛玉佩服的五体投地。要知道,“管家”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非常难,各方面的利益和情绪都要照顾到,便是一个治理一地有方的青天县令也未必能出来妥当。

林如海每每想起,亦是暗自感慨,黛玉若生为男儿,逢此圣君,必为流芳千古之贤相。不过转念一想,黛玉生为女子,也有生为女子的好处。她是圣上御笔钦点的太子妃,将来便是母仪天下之皇后。以国母的身份,为天下女子做出表率,成就一代圣君贤后,亦为流放千古之美事。

才到初五,林府便已收不下十家地方官送来的节礼,别的不算,单是现银已有万余两之多。今年开春以来,圣上越发倚重林如海,他虽非内阁首辅,其实与首辅无异。吏部、户部,如今又新加上兵部,圣上名义上说让太子管辖,其实还是林如海再管,太子不过是跟着林如海历练罢了。那些地方官员个个比猴都精,在给林如海的节礼上已超过其他内阁大学士。

黛玉看着礼品单子,紧紧抿着唇。

今年八月十五的节礼比端午节还要重上一筹,不知道是都涨,还是单单给自己家送的涨了。她觉得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些。

晚饭后,黛玉看林如海书房的灯还亮着,便捧了碗茶水送去。

“爹爹,这次八月十五的节礼女儿瞧了瞧,比端午节的还重,您可知道?”

林如海接过黛玉的茶碗,拉女儿到炕沿儿上坐下,端起茶碗呷上一口,缓缓的道:“为父尚未看过礼品单子,不过已经猜到了。那些地方官员,看得还不是皇上爷的态度?”

黛玉想了想,说:“爹爹,虽然逢年过节地方官员给京官送礼,已是约定俗成,朝廷也不会追究。但是若是数目过大,怕也不好……”

林如海抬起头,看着黛玉,挑眉问:“都送了多少?”

黛玉道:“有一个知府送了三千两,也有送两千的,这还只是现银,其他东西令计。”

林如海道:“怎么,才三千两便吓到你了?当初在扬州的时候还有人送上万两呢。”

黛玉皱眉道:“那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扬州盐商之富,天下闻名,要不然怎么都说两淮巡盐御史是大大的肥差呢。况且父亲收了那些钱也没有自己留着,不是都捐给朝廷了么,圣上也是知道的。”

林如海叹口气,轻拍了拍黛玉的手,说:“年节送礼,已是陋规,别人都收只为父不收,未免会被同僚视为异类。玉儿放心,逢年过节地方官员的孝敬不算贪污,朝廷也不会追查。况且,你焉知圣上便不知道呢?”

黛玉想了想,嘟嘴道:“既是陋规,便是不好的,还是取消了才好。”

林如海笑道:“早晚有取消的时候,你别着急。”

听林如海这样说,黛玉心里便明白圣上已经下定主意好好整治整治这种不正之风了,只是如今时机没到。等时机一到,恐怕又是大刀阔斧,届时还不知要引起怎样的腥风血雨呢。

翌日,黛玉仍是一早起来,上过早课之后便到议事厅处理事务。照例有几个来拜访的地方官员,林如海不在,黛玉一律命李峰好生接待奉茶。厨房的曹妈妈带着三四个小丫鬟求见,说做了几个花样的月饼,让黛玉过目,看看每种花样需要做多少。送礼的多少,自家吃的多少,因为送礼的要精心的用特质的纸包起来。

一共四个丫鬟捧着托盘,每个托盘上两个月饼,一共八个月饼,也即八个花样。有牡丹花、玫瑰花、荷花、海棠等花样,还印着花好月圆、富贵吉祥、万事如意等吉祥话。

这都是定例,实在没什么好筛选的,黛玉便吩咐每样都做些。

又问做什么馅的。黛玉听说有五仁、枣泥、绿豆、红薯等,便命多做些红薯馅的。

高玄奕、高如丝兄妹仍留在京城。高如丝自那次在皇宫闹了大笑话,回去消沉两天没出门。就在众人以为她以后都没脸出门的时候,她又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往来于各府的宴会之中,毫无羞赧之色,似乎皇宫里出大丑的不是她,而是其他人一般。

黛玉倒佩服她这种坦然、坦荡。若是换成京城的大家闺秀,不羞愧自杀,以后也没脸出去见人了。

可高如丝没这种负担,她在便将养成粗犷坦率的性子,虽然知道难为情,但几天之后也便抛之脑后。但京城的闺秀和贵妇们却没这么豁达,私下议论很是不堪入耳,甚至公然嘲笑她是前后几百年来唯一一个不知“德、容、言、工”为何物的郡主。不过是碍于高如丝的身份,没人刚当着她的面说罢了。

高如丝此番前来,带了许多金、银、玉首饰,还有珊瑚、宝石、玉器、古董、皮毛衣裳等,整整装了十几口箱子。这些是高如此自己的私产,不算在进贡的物品之列。高如丝见皇帝无纳她为妃之意,便极力讨好太后和几个得宠的太妃、太嫔。太后虽非当今圣上的亲生母亲,但究竟也算是嫡母,对于皇帝的后宫人选多少能说上几句话。至于那些得宠的太妃、太嫔,与太上皇耳鬓厮磨,耳边风吹吹,直接关系到太上皇的态度。

经过高如丝的上下活动,太上皇、太后都有意使她留在皇宫做妃子。

李昭虽为痴情之人,但对除周红以外的女子并无什么兴趣。宫里仅有的这几个,他尚还疲于应付,更没心情纳一个十几岁的刁蛮女子。他甚至可以想象到高如丝如果真成了他的妃子,后宫该是怎样一个鸡飞狗跳的情景。

高如丝原本是立志做皇后的,至少也要做个皇妃。但在一次宫中偶遇周航以后,她改变主意了。

当今圣上是一个年过不惑的中年男子,虽然她听宫女们说圣上生的十分俊朗,不像是四十上下,倒像是三十出头的模样。但再是俊朗,到了四十多岁,又能俊朗到什么地步?想她父王不过比当今圣上大上十岁稍多,胡子已然斑白,且是满脸横肉大腹便便之模样。

是以,她推测,便是当今圣上瞧着年轻些,也一定远远不及太子殿下风华正茂、玉树临风。

那日,她不过是远远看见可侧颜,心便漏跳一拍,岂是一个俊逸清朗可形容之?他无意间的一转身一回头,更是让人沉醉。她当时便暗道,常听人说古代的潘安貌美,便是潘安来到这里,怕也比不上当今的太子殿下。

思索间,高如丝早已将一颗芳心暗许。

舍皇帝而逐太子,她也有一番自己的理由。太子殿下不就是未来的君王吗,她如今若能嫁给太子殿下,未来便是皇后。这不是也达到原本的目的了么,她相信她父王也一定会支持她。

此刻,她十分庆幸高玄奕还没将镇南王有意献女儿为皇妃的事情挑明说,还有回旋的余地。高如丝当即便回府邸,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将自己的意思表明,一面威逼高玄奕替她想皇帝求亲,她要嫁给太子,而且还要做太子正妃。

高玄奕疑惑她这个妹妹脑子里到底是什么东西,不是一团棉花吧,这样的主意都敢打。镇安王府再牛,不过是西南边疆的一个小小藩王,跟朝廷的实力相比,差之远矣。她也不打听打听,太子殿下的未婚妻早已钦定,让他此刻去求圣上改册太子妃,这不是天方夜谭么。弄不好惹怒身上,整个镇南王府都要遭殃。

高如丝却没想那么多。她在玢州是蛮横惯了的,镇南王宠她,整个玢州辖内她说以没有人敢说二,连世子高玄奕都要让她三分。她觉得自己郑重其事的跟高玄奕说了,高玄奕便会去干。

她焦急的等了两天,不见有任何回音,便问高玄奕:“我交代你办的事,你办的如何了?”

“我早说了,太子已有正妃,你是痴心妄想!”

高如丝很不高兴,扯着嗓子道:“什么正妃!不就是姓林的那丫头么?她是什么身份,怎么能跟我比?再说她又没有过门,尚未正式册封,她算哪门子的太子妃!”

高玄奕觉得再跟这个白痴妹妹纠缠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他将手中的茶碗一摔,上前逼近,眼睛瞪的很大,漆黑的眼眸整个凸显出来,令人毛骨 悚然。高如丝眼神闪烁起来,显然是怕了,声音已不自觉的微颤,问高玄奕想干什么。

高玄奕理也不理她,上前便一把拽住高如丝的手腕,将她一只手控制起来。高如丝另一手下意识的摸出缠在腰间的鞭子,高玄奕眼明手快,轻轻攥住她另一只胳膊,一拽一抬,只听“咯吱”一声,高如丝大叫起来。

“你……你……”她睁大眼睛,几乎不敢置信,“你竟敢……”

高玄奕不费吹灰之力的卸了亲妹妹一只胳膊,脸色丝毫未变,仍是十分轻松的样子。看到高如丝惊讶的眼神,他甚至轻轻的挑了挑嘴角,扯出一抹欢快的笑容,淡淡的道:“我当然敢,你以为这里还是玢州吗?”

“我……我要告诉父王!”

听到这,高玄奕呵的一笑:“随便,只要你能回得去玢州!”

说着,便将高如丝狠狠的一甩,甩倒在地,叫一声“来人!”登时便有两个彪形大汉的卫士站了出来,跪下听命。高玄奕命他们将高如丝待下去严加看管,对外只说郡主卧病在床,不能见客。

高如丝这一刻才知道自己完了,她没有任何途径可以联络外面,高玄奕可以宣布她卧病在床,也便可以宣称她暴病而亡,她的命攥在那个无耻小人手里了。

宫里热热闹闹的过八月十五,各处张灯结彩,言笑晏晏,一切准备就绪。

十五这日,皇帝大眼群臣,太后、贵妃亦会宴请内外命妇、并身份尊贵的闺阁女孩儿,黛玉自然也在宴请名单之列。

黛玉坐着华盖马车去皇宫,邻近宫城的时候,突然收到周航送来的小人。

马车里除她外,还有慧儿、雪雁,黛玉不着痕迹的袖在怀里。她动作很是小心,因此慧儿、雪雁都不曾看到。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对于悄悄输入法力听取信息。这一听之下才知道大事不妙,不由大吃一惊。周航告诉她运往荣国战场上的粮草半道儿上被劫,护送粮草的将士死了大半,李域失踪,至今下落不知生死不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重生之都市学生 神级系统:从超跑开始做首富 万法之主
相邻推荐:
红楼之我是大魔王红楼之磨石为玉破破的道观今天也没有关门红楼之贾赦教渣渣穿越红楼之素玉红楼之科举进士红楼之山海志龙珠,同时穿越诸天万界同时穿越无限次元同时穿越了诸天万界!